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2007:“中国制造”让人欢喜让人忧...
×

2007:“中国制造”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8-01-09 10:40阅读数:3147

2007年,就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制造”终于从以“数量”取胜逐步走向“质量”为证的成长道路上时,市场上却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杂音:小到玩具上涂抹的颜色,大到一辆汽车上的轮胎,中国产品的质量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置疑。尽管,我们并不是第一次面对中国制造的质量危机,但是这一次,危机似乎来的蹊跷许多,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面临危机时强有力的一面。国家副总理吴仪和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的话,彷佛还在耳边回荡,“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
  是的,从“玩具风波”到“轮胎事件”,在问题还未调查清楚之前,众多国外媒体似乎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低劣品质,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本质目的。虽然最终,美泰道歉了,中策轮胎也免除了责任。这场质量之战以中方获胜而告终,我们不能不感谢中国产品日益完善的品质。但是,结果还是显得晚了很多,几个月来的舆论压力足够让中国制造的信誉遭到重创。
  痛定思痛,中国制造为什么会在打开国外市场若干年后依然遭到怀疑,不被信任,真的仅仅是因为一些不正当的理由吗?2007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总协定的第六年,中国经济继续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刷新各种纪录,“中国制造”走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家庭,世界各国也在分享着中国成长带来的经济推动力。甚至有外国人说,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中国制造”。2007年,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调控政策来看,我们并没有为这样的局面沾沾自喜,相反,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制造与世界的差距。
     从中国产品出口的构成情况不难看出,我们仍然是属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我们的出口产品仍然停留在产品价值产业链条的低端。2007年,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但是,诸多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中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少,低端产品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出口厂商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等。
  2007年,中国制造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成长之路,那些风波且看作是成长的烦恼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财政部刚刚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国家的调控政策正在显现成效,“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得到了有效的遏止,贸易顺差也呈现同比下降趋势,出口贸易结构正在改善。回顾“中国制造”在这一年走过的道路,欢喜忧愁中更耐人寻味。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