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索密克汽配沈幼生:拿到“故宫”门票就要认真去看去学...
×

索密克汽配沈幼生:拿到“故宫”门票就要认真去看去学

2008-01-21 10:50阅读数:3410

从20多年前只有几十人的集体企业,发展到今天具备500余万台套汽车转向拉杆、悬架摆臂球头总成年生产能力的合资企业,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密克)在第四届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合资组奖项。索密克董事长沈幼生谦虚地将这些年企业的飞跃归结为:“我们只是乘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对于索密克来说,有幸获得‘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奖项,是肯定,更是激励,激励我们更要做强做大。”
   沈幼生这位带领索密克乘风破浪的掌舵人,同时获得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十佳风云人物奖。在他看来,不断超越,永不满足,是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
   合资前,索密克的前身是绍兴第二汽配厂,在沈幼生的带领下,经营得有声有色,在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不满足现状的沈幼生强烈地感受到,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合资可以冲破国内的技术瓶颈,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于是,在1995年,沈幼生带领绍兴第二汽配厂与日本索密克石川株式会社合资,在学习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坚定地立足于自主创新。因此,目前索密克的产品不仅满足日系企业的需要,还得到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汽车企业的青睐,更是在2004年被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确定为全球供应商。
    沈幼生将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形象地比喻为“获得了一张参观故宫的门票”,只有学习、消化吸收好引进的技术,并为自己所用,中方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只是走马观花,空欢喜一场。在不少中日合资企业里,常常有人抱怨,中方总是受制于日方,并且日方对技术封锁得过严,用市场换来的技术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难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索密克,中日双方的关系却非常融洽,中方在技术上提出的要求,日方都会尽量满足。沈幼生认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关键在于中方企业对待技术的态度。
   沈幼生说:“中方必须做出令外方刮目相看的业绩,而不是在日方的身后亦步亦趋,才能在合资企业拥有强有力的话语权。”正如他所说,在合资后,索密克没有在引进的技术面前停滞不前,而是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创新、超越。索密克不仅限于为日系企业配套,在与其他企业同步开发产品时,将美国和欧洲的先进技术融入其中,弥补了日本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甚至在一些技术上已超越日方水平。因此,索密克在反哺日方之余,不仅得到了尊重,技术壁垒也渐渐消除。
    目前,索密克为国内150余家主机企业配套,再加上出口部分,产品供应已无法满足需求。面对企业是否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产能的问题,沈幼生表现得格外冷静。他认为,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若要扩大规模,需要一个对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的过程。因此,索密克对此非常慎重,不会因为市场的供不应求而随意扩张。另外,对于一家关键零部件企业来说,索密克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一旦超过了这一增长速度,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像转向拉杆这类涉及驾乘者生命安全的产品,更需慎重。
   在理智应对扩张的同时,索密克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在今年当地“亩产效益英雄榜”上,索密克名列工业企业组榜首。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