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MONTUEWEDTHUFRISATSUN
2025-4-15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以“硬核”质量 支撑“硬核”发展 消费品质量提升行...
×

以“硬核”质量 支撑“硬核”发展 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在“浙”发力

2025-01-15 16:39阅读数:330

消费品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生。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提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品质量升级是一条重要路径。

1月13日,浙江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在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前期发布的相关方案中,该行动明确了6个方面18项具体任务,提出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到2027年底,实现消费品质量明显提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

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质量建设。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全省各部门在质量供给提升、质量标准建设、质量品牌打造等方面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

如今,从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锚定消费品质量提升自我加压,新年首月开启的这一场行动,有望为满足民生需求和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六横分局执法人员开展电热毯等消费品质量安全检查


竞逐品质


近段时间,随着冬装销售旺季来临,位于织里的中国童装城内,前来采购的客商和消费者络绎不绝。

“这款外套什么价格?近期能出多少件?”客商方德军一边挑选商品,一边细致询问。2018年便开始从织里采购的他,是不少童装商家的“老熟人”。

多年来,方德军最深的一个感受是,织里童装的做工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工厂还会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定制产品。“这里引领着童装发展趋势。”他说。

童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之一,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在“中国童装之都”,30平方公里的小镇上汇集着1.4万余家童装企业,年产童装20亿件。面对庞大的产业体量和规模,如何持续推动童装产品质量水平提升?质量强链是当地给出的关键词。

“我们推广‘三分法’(分层分类分级)质量认证提升服务模式,将童装企业纳入‘三分法’管理,并构建了‘认证+体系+绩效’评价模型,强化结果综合展示与运用。”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链条上,围绕童装产业链“链主”企业,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链上企业纳入一体化管控,为其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针对质量强企,则不断完善童装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7大类21项服务事项,助企解决技术难题。

随着质量认证一系列举措的推进,吴兴童装生产、销售经营主体的质量管理意识明显提升,童装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也持续下降。

和服装一样,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


在舟山,水产制品生产企业们深知,质量堪称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为助力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分析剖解水产制品出厂检测关键要素、产品抽检不合格常见因素,引导企业解决关键共性问题,提升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有利于我们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追溯系统。”舟山市越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宇说。

当下,已有越来越多舟山企业致力于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从源头到“餐桌”确保水产制品质量安全。

除了身上穿的、口中吃的,人们手里用的消费品,也离不开“品质”二字。“我们提升了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产销同比前一年增长超过10%。”浙江恒洋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聚焦“一把伞”,绍兴上虞主动开辟三条质量赛道,鼓励行业优势企业“领跑”,引导“换挡提速”企业“并跑”,带动管理弱项企业“跟跑”,成功实现了企业和产品质量“奔跑提升”。



多重赋能

在浙江质量建设的大目标中,消费品质量提升是一个重要板块。

近年来,联动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集成各种质量要素资源,为其赋能添力。

作为产品质量的衡量准绳,标准在提升消费品质量水平中发挥着“拉高线”的重要作用。

之于浙江,以木地板、厨房电器具、中央电暖、缝纫机、黄酒、蜂产品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为主线,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强化新消费标准供给、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拓展消费品服务链价值链标准,消费品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承担建设厨房电器具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试点期间年均诞生产品新技术20多项,年均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17亿元。

不单如此。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启。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信厅等13个部门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方案》,拉开标准提升行动的序幕。

其中,聚焦“强化产品质量标准提升”,浙江从完善电动自行车标准、推动汽车标准升级、加快家电产品标准更新、强化家装消费品标准引领、加强新兴消费标准支撑等方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锻造“标尺”的同时,品牌培育也成为浙江提升消费品质量的抓手之一。

消费品与“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的“牵手”,由来已久。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许多浙江企业通过管理更新、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积极推动品牌提升,让产品借助“品字标”这张金字招牌,飞进了千家万户。


在湖州南浔,善琏湖笔厂等企业通过“品字标”品牌认证后,推动产品内在品质提升,市场销路越走越宽。

长时间以来,消费品质量提升还有一个系统默默支撑,那就是质量基础设施。

将一站式服务作为破题的关键方向,全省累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76个,覆盖诸多消费品制造业。

在“浙江质量在线”平台基础上,宁海主动建设“企服通——质量通”企业服务自有平台,将海量数据与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需求进行匹配,累计生成720余份“解困报告”,帮助企业匹配专业机构近千家。

随着质量提升,这里制造的铅笔、橡皮、书包等文具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再度发力

消费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几何?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文件等都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全省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提升攻坚、标准引领、创新强基、品牌赋能、安全监督、优化市场环境6个方面18项具体任务。1月13日,该行动正式启动。

据悉,聚焦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将针对八大类27种需重点关注的消费品,组织质量状况调查,制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问题清单,形成攻坚方案。

其中,围绕重点企业,浙江将构建“1+N”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框架,分行业推进信用合规体系建设,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同时,锚定重点产品,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产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组织开展对标达标提升活动,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持续提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

在标准引领方面,加强消费品先进标准供给是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除了聚焦“两新”重点领域,参与研制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儿童家具的质量安全、阻燃性能等安全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家具质量分级、家具通用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浙江还将积极参与制修订传统家电产品质量安全、使用年限等国家标准,研制集成家电、低噪声家电等高技术标准和电动平衡车等高端电子消费品国家标准,制定节能舒适空调、集成灶、集成式淋浴器、防紫外线窗帘等产品“浙江制造”标准。


质量创新强基方面,主要包括提升产品创新及供给水平、加快推进质量创新研发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提质增效等具体任务。

“产品创新、研发应用、智能制造等工作,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实验室有新成果、新发现,工厂里有新技术、新设备,市场上才有好产品、好服务。”业内人士表示。

由此,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出行、休闲娱乐等需求,全省将加快开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健康食品、老幼病残用品、智能家具家电、可穿戴设备、新型纺织服装、高端医疗器械、化妆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创新产品,加强校服、玩具、文具和婴童居家防护、运动防护、助行骑乘等产品供给。

质量二字,并不抽象。质量好不好,从经济发展的势头中看得出,从百姓的吃穿用度上也看得出。提升质量,增强消费品市场竞争力,用“过硬”的实力支撑经济发展、消费提振,这一次,浙江的“落子”有望打开更为可期、可待的新“棋局”。


- END -

信息来源:市场导报

转自:浙江制造品牌建设

登录|注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