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这个被李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带火的“热词”,有了国家规划。按照规划,“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有了国家规划,这和总理的“力挺”分不开。除了把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和“人工智能”还有哪些故事?总理如何论述“人工智能”?快跟中国政府网一起看看吧!
政府工作报告
带火“人工智能”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伴随着总理“强音”,“人工智能”迅速成为会里会外的热词。
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诸多新词中,“人工智能”受关注度排行第一,超过第二名“数字经济”一倍多。
在两会审议、讨论现场,“人工智能”也成为宠儿。
3月1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来到安徽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向总理展示公司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对互联网“大佬”身份的代表委员来说,“人工智能”更是不能错过的话题。今年两会,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就提出不下10份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提案。
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力挺“人工智能”?他在今年6月22日的一席话给出答案。当天下午,总理特意邀请了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战略研究负责人潘云鹤等4位院士,分别围绕“人工智能”等作专题讲解。讲座结束后,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正处在一场极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当中!必须紧跟前沿、抢抓机遇,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来适应这一革命性的变化。
总理寄望科学家: 现在是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的大好机遇,各国都在抢占前沿先机,希望你们把各自正在进行的工作做到最好!
总理对部门负责人提要求: 要紧紧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脚步,千万不能沦为新的“科盲”!
总理特别强调:
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要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国务院的一系列安排
总理与“人工智能”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是本届政府围绕这一领域的一系列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