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管理 >> 解决“缺芯之痛”先得沉下心来...
×

解决“缺芯之痛”先得沉下心来

2018-08-21 15:04阅读数:1851

中国杭州企业嘉楠耘智近日发布全球首个成功量产7纳米芯片,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更有自媒体欢呼:“这是中国芯片胜利反击的辉煌一刻,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性一刻!”

平静地讲,要说此事为前段时间因受“中兴事件”打击而情绪低落的国内芯片业带来一抹亮色,倒还可以,若上升到“里程碑意义”的高度,恐怕还谈不上,至于“胜利反击”之说,则简直是扯了。

公开信息显示,嘉楠耘智是一家区块链领域的企业,主要从事比特币矿机研发、生产与销售,及与矿机相关的芯片设计。而其发布的这款7纳米芯片,由台积电代工生产,主要应用在阿瓦隆区块链超级计算机A9上,以提高矿机的算力、降低能耗。对于上述信息,有业内人士指出,只要搞清其中两个关键词,就能明白事件的真相:从事与矿机相关的“芯片设计”,由台积电“代工生产”。

从嘉楠耘智从事的大多数人不明白的“矿机”业务看,它所设计的芯片是一款只适用于特定领域的、功能较为单一的专用芯片,与我们常见常用的手机、电脑等芯片不可同日而语,研发成本和市场价值都要低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嘉楠耘智只会“设计”而不懂或不能“生产”,需要让别人代工。与其他行业领域不同,芯片业更看重制造而非设计,因为制造需要更高的技术和工艺,也因此拥有更多的价值占比。别看台积电为嘉楠耘智代工,但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却要高出几个量级。

其实,国内从事芯片生产的企业也不少,但生产的多是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还需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的10年间,芯片都是我国第一大宗进口商品,进口额远超排名第二的石油。2017年,我国进口芯片3770亿块,金额为2600亿美元,出口芯片2000亿块,金额为660亿美元。进出口芯片不仅总额差了很多,单片价值差距更大(进口芯片均价0.69美元,出口均价是0.33美元)。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我国中高端芯片技术能力的缺失及对外依赖的严重程度。

真实而令人无奈的情况是,我国生产芯片的技术水平比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而生产芯片的工具及制造工艺均被国外几个公司垄断,能够掌握芯片生产工具技术的中国企业几乎为零。比如生产芯片离不开光刻机,而高端光刻机恰恰是最精密的设备,号称“现代光学工业之花”。当今世界上,能够制造出光刻机的国家仅有荷兰、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荷兰的ASML公司是绝对的龙头老大,它的光刻机占全球市场的80%左右。到目前为止,所有量产的65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都用的是ASML的浸润式光刻机。但用同一款光刻机,台积电能做到7纳米,三星能做到10纳米,而中国最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中芯国际目前只能做到28纳米。就技术工艺而言,这样的差距至少有10年。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即使是情况稍好一些的芯片设计领域,这个“好”也只是体现在中低端,部分国内企业已经能够打开部分市场,但是芯片的设计离不开芯片架构,而中国目前的芯片架构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设计主要采用的是ARM和X86等公版架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芯片企业还不具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芯片的能力。

从设计到生产,从技术工艺到工具设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落后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很难有什么引以为傲的优势。虽然嘉楠耘智取得的突破确乎值得肯定和庆贺,但这也是在台积电的“助攻”下,“抢点后临门一脚”,摘下一个狭小专业领域的“全球首个”桂冠,并不能代表太多意义。如果真的要放大一下,不如把它看成是一个激励,借此让人们看得更远,在未来芯片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信心。

显然,在存在明显差距的时候,讲成绩说大话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害的。“中兴事件”的教训足够惨痛,而痛定思痛,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沉下心来,面对现实,认清差距,闭上嘴,用心干,扎扎实实地追赶。

既然差距是全方位的,那么要想实现赶超,必须全方位努力。为打破困局,目前政府正在以更大力度的投入和支持,释放出政府对于整个IT产业,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芯片层面国产化的积极信号和决心。同时,国内相关企业也在寻求突破,在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力的同时,寻求与国外芯片厂商进行战略合作,结成技术联盟,以期快速提升国内芯片研发速度和质量。至于最为关键的人才培养,要走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道路,构建起结构完整的人才体系。

登录|注册
Baidu
map